传统产业与碳排放关系

传统产业主要指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涵盖机械、化工、石油、钢铁、建筑、纺织、轻工等类型。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19年碳排放差距报告》指出,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约占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总量的17%,且这些产业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与碳排放的完全脱钩。

传统产业大多以粗放的方式增长,低效的开发、生产、管理模式以及对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其在拉动经济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加强管理能力以及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也逐渐步入转型升级的道路,但仍有大量企业维持着过去的生产模式。短时间内,传统产业经济规模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依然会带来碳排放量的提升。

传统产业空间“低碳化再生”的方式

随着新时期城市建设向绿色低碳目标转型,空间规划开始以碳约束为导向,空间价值的评判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由过去的经济效益主导转变为“经济-生态”效益双重考量,识别出新的“低效用地”。传统产业空间的更新目标是在保持经济效益不变的前提下,以空间规划的手段逐步推动产业用地的低碳化更新转换,通过减量提质、功能转化、提升用地集约度和复合度等方式,控制排碳源头、优化空间格局、保持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和生态共同发展。

各类传统产业的碳排放量存在差异,尤其钢铁、化工、机械、石油等重工业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对传统产业内部进行结构式调整,限制高碳排产业的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碳排放压力。同时,调整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也能引起产业碳排放量的波动,通过“优二”“进三”等方式,从空间结构和用地方式调整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优化产业整体结构,对减少碳排放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生产技术水平越高的企业,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大,也是推动传统产业空间从“三高”向“三低”转变的主要选择,这些企业往往会选择在环境品质较高、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园区集中布局。同时,高效便捷、紧凑集约、绿色生态的空间布局也有利于生产和通勤方式的低碳化。因此,在传统产业空间更新中,还要充分考虑对空间价值的判断,以及对园区服务设施和环境品质的完善。

内容来自:人类居住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