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的概念演进
绿色城市概念源于对环境危机的反思和对宜居环境的追求,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意识萌芽、概念诞生和全面发展等3个阶段。
1930年,绿色城市的概念在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设想中就有所体现。“光明城市”规划提出,通过整体规模缩小或局部增加密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自然绿地,以实现自然与城市的和谐统一。在这一阶段,绿色城市的意识萌芽开始出现,但总体来看,仍仅局限于强调绿色空间对于环境景观的美化功能。
196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作品相继出现,人类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和当前过度开发的不可持续性,各国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实践开始转向绿色发展。1990年,David Gordon主编的《绿色城市》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及实现策略,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维护人类健康,减少废弃物,实现生物、文化、资源的平衡与和谐,这一阶段对于绿色城市的理解开始重视环境效益与生态价值。自此,绿色城市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诞生。
1990年至今,绿色城市开始向综合化和全面化趋势拓展,在学术、政策、实践等多个层面都获得了广泛关注。在学术层面,众多学者对绿色城市的内涵进行了系统界定。有学者从生态视角出发,认为绿色城市是基于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理念的城市生态转型和绿色城市建设运动。Breuste等认为绿色城市的重点是要利用好自然本底,使自然生态在城市中发挥作用。有学者和机构以可持续性理论的三大支柱为基础,探讨了绿色城市中健康、复原力和公平等环境相关的问题。例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将绿色城市定义为以环境绩效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Zoeteman等利用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方面的87个指标来评价欧盟绿色城市之间可持续性表现的差异。还有学者认为绿色城市是一种综合各个维度的理想发展模式,赵峥提出绿色城市是以绿色建筑、街区为载体,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自然资源、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为原则,追求人、自然、经济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李迅等则认为绿色城市是在城市载体上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方式,是推进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范式。
政策层面,绿色城市的理念也逐渐得到重视,例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绿色城市的建设思想,重点涵盖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绿色新生活行动等6大建设领域。实践层面,国外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哈马碧社区、美国波特兰市等。回顾绿色城市演进,其概念和内涵逐渐泛化,从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逐渐扩展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全领域全要素和谐共存。也正是这个原因,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低碳城市概念在21世纪初开始逐渐引入。
低碳城市的概念演进
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爆发,全球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逐渐达成共识。在应对气候变化、提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低碳城市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1世纪初,低碳城市概念开始在国际上涌现。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城市”概念,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以实现更高的生活质量。2005年,联合国《京都议定书》生效,首次以法规的形式要求缔约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2007 年,日本提出“低碳社会”理念,强调需要在各领域减少碳排放,逐步向高质量社会转变,把保护自然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追求。
2008年以来,低碳城市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在学术领域,辛章平等提出,低碳城市就是实行低碳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一个由新能源利用、清洁技术、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绿色消费构成的可持续能源生态体系。栾志理等借鉴日韩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认为TOD导向的多中心紧凑开发是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不可忽略的内容。Sereenonchai等基于泰国15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研究,以“5W”低碳传导模型为分析框架,提出树木之城、减废之城、能效之城、可持续消费之城等四大战略目标。还有学者从规划编制评价、政策制定与低碳技术视角切入,研究低碳城市未来减排情景的实施路径与机制优化。实践层面,2008年住建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在上海和保定两市联合推出低碳城市项目试点,试图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使用、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寻求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
2020 年,国家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承诺,低碳城市的探索逐渐深入至碳排放的定量测算、能源革命、电气化以及碳捕捉等前沿技术领域。“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更是涉及方方面面,涵盖了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体系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城乡绿色低碳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和碳汇能力提升等领域。
绿色城市与低碳城市概念比较
绿色城市的发展脉络从早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到后来逐渐与人口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领域结合,将其视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之间的健康、协同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绿色城市概念界定为:绿色城市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出发,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降低城市对生态系统扰动为原则,以绿色空间生境指数为衡量标准,追求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城市。
低碳城市发展时间较短,起源于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认为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旨在通过“减碳”行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因此,本文对低碳城市概念界定为:低碳城市是从人与人工系统的减碳增汇出发,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化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为主要对象,以城市碳排放总量为衡量指标,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致力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
对比来看,绿色城市与低碳城市2个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内涵(表1)。两者的核心都关注人和自然,但绿色城市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绿色空间生境指数为主要衡量指标;而低碳城市则更强调人与人工系统的关系,以碳排放总量为主要衡量指标。来自:郑德高 罗瀛 等 城市规划学刊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39QwNGAoYiVgrbWsI2Rypg
小程序端可以点击“点击打开对话框”按钮,输入 34688 查看原文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