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的概念
自从1936年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H. Louis)提出城市边缘区概念后, 被城市学、地理学、规划学等领域的学者广泛引用并不断深入研究。国外学者对这一地域的研究角度从初期自然形态、景观特征的角度发展到从经济、社会差异性的角度并逐步将它看作一个独立的实体进行全面地研究。由此说明城市边缘区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需要以系统和全面的思路深入研究它。
国内关于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吴良镛教授说: “ 城市与乡村的交接地区, 即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区, 也称为城市边缘区。这本是客观存在的, 但由于它处于多个行政管理界限的边缘, 过去是个四不管地区, 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把它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新的重点课题, 则是规划界这十多年的新动态[2]”。
学科背景和研究角度的差异以及地域本身的差别, 导致了这一地带命名的多样化:“城市边缘区”、“城乡边缘区”、“ 城乡交错带”、“城乡过渡带”、 “城乡结合部”、“郊区”……。虽然这些概念的描述不同,各有区别,但实质含义是一致的。如郊区的概念在使用中比较笼统,在行政层面、管理层面、地域层面、心理层面都有各自的标准和理解,许多大城市的郊区面积巨大已不能正确反映与城市中心区的地域关系和特征,学者由此提出近郊区和远郊区两个概念,进一步划分郊区范围以明确各研究区域特征。其中近郊区的含义与城市边缘区更加相似,而城乡交错带和城乡过渡带的概念并无差异,两者英文出处都是“ Urban fringe”, 但有些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不同, 也赋予了它明确的意义:如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城乡过渡带是城市核心区与乡村之间出现的功能逐步完善、多元化、城市用地与农业用地犬牙交错的宽广地域实体”[3]。总的来说, 各种相关概念都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城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兼具有城乡双重特征的特殊区域。顾朝林在《中国城市地理》中提出: “ 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 从社区类型看, 它是从城市到乡村的过渡地带; 从经济类型看,这一地域自然成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渐变地带。城市边缘区又分为内缘区和外缘区”。这一定义也成为国内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见图1)
图1 城市边缘区空间范围示意
来源:笔者根据资料自绘
城市边缘区的界定
由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可以看出其边界界定在于如何确定城市核心区与乡村腹地的分界。由于城市地域与乡村地域范围的模糊性造成了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困难与界定方法的多样化。从研究方法来,主要的界定方法包括定性与定量方法,或是将二者相结合,但尚没有形成权威的指标体系及确定方法,一般是以各自研究实际情况定义指标体系(李世峰,王海鹰等);同时土地利用状况是划分的重要依据,遥感影像成为最主要的数据源,但基本都是利用 Landsat TM 影像(张宁等;李春光等;穆晓东等),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会对边缘区内部的细化研究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我国政府数据统计口径的差异性、行政区划的变化性以及城市发展自身的复杂性, 无法很好地结合空间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制约着我们量化城市边缘区边界的研究, 难以形成实用的、统一的标准。
由于城市边缘区的边界随城市规模、辐射强度以及城乡关系而变化。目前权威的指标体系及范围划分方法尚未形成,对城市边缘区概念和范围界定作为研究基础,其研究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向着城乡融合发展,多元学科融贯,多方视角切入的方向拓展,构建清晰简洁,利于管理操作的城市边缘区边界认定标准。
内容来自: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研究综述,李冠明珠,北斗城乡规划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